--> 卓越建造背后的三局智慧 - 湖北省建筑业协会_威尼斯人官网
服务热线:
027-87362225

卓越建造背后的三局智慧

 二维码 9
发表时间:2016-04-09 15:43

2015年,在中国建筑业科技创新领域,三局的存在感很强。

在武汉绿地中心和北京中国尊项目,三局自主研发、全球首创的“超高层建筑施工智能化集成平台”成功应用,轰动业界;在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,三局参与完成的1项成果荣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,获奖总数增至12项;全年,三局共获8项国家级工法、9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,10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,主编、参编8项国家及地方标准,取得217项国家授权专利……

绚丽的成绩,让三局被专家称赞为“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典型”,使业内流传着“没有三局干不了的活”。这一切,都与三局近年来坚持创新发展、增加研发投入、鼓励技术攻关的战略密不可分,局技术中心更是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。

卓越建造背后的三局智慧

局技术中心以科技创新提供“第一动力”纪实

张颖

走进位于雄楚大道与珞狮路交叉口的局老大院,站在水塔下,可以望见远处一栋栋雨后春笋般崛起的高楼,近处路旁,一株株粗壮古树的枝丫正被工人砍下、散落在地。这里即将于今年5月份开始最后的拆迁,眼前的破败萧条与周边的日新月异形成了鲜明对比。谁能想到,三局科技创新的大本营就在这里?

2009年11月,经局董事会研究决定,局技术中心启动实体化运作,在前期与局科技部短暂合署办公后,于2011年5月搬来这里,正式开始独立运作。

5年多来,技术中心以“服务经营、支撑发展、引领未来”为宗旨,坚持“工作引路、人员跟进”的发展模式,在技术研发、成果转化、技术服务、人才培养四大主要职能的履行上,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,正为局保持高端房建优势、加快转型发展步伐、持续升级管理水平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创新驱动力。

智领高端房建

在业内,提起深圳国贸大厦,谈及“深圳速度”,就会联想到“滑模”技术;谈及中央电视台新台址,就会联想到“高空合拢”技术;说起上海环球金融中心,就会联想到“超大圆形无支撑深基坑”“复杂钢构安装”等系列关键技术……正是科技创新,让三局以“高、大、新、尖、特”的工程产品特色,持续享誉于中建系统乃至中国建筑行业。

而在局技术中心成立之初,中国正迎来又一波前所未有的超高层建设热潮。近年来,三局先后承建、参建了20多个省市区的第一高楼,参与了国内8座超500米摩天大楼建设。这些工程的结构越来越复杂、施工难度越来越大,迫切需要我们打造出新的技术竞争优势。

为此,局技术中心在初期只有4名员工、人力不足的情况下,依托高端房建工程,首先开始了专注需求侧的重大课题研发。

2011年,在第一代低位顶模的基础上,技术中心研发出第二代“模块化低位顶模”,填补了超高层建筑施工模架模块化方面的空白,并在福州世茂大厦成功应用。基础已由别的企业开始施工的福州宇洋金座项目业主,找上门来议标、要将主体结构交给三局,条件是必须应用该模架体系。

2013年,第三代“微凸支点智能控制顶升模架”又大大提高了承载力、整体性、抗侧刚度、内部空间,并在高效性、适应性、安全性和智能化上实现了飞跃。2015年,升级版的“超高层建筑智能化施工装备集成平台”闪亮登场,在全球首次实现了大型塔机、模架、相关施工设备设施的一体化安装与爬升,显著提升了超高层建筑施工的机械化、智能化和绿色施工水平,荣获国家专利16项、国家级工法1项、中建总公司科学技术一等奖等,目前正由中建总公司推荐申报国家技术发明奖。

在模架研制过程中,局技术中心通过校园招聘、内部举荐、社会引进相结合的方式,不断充实团队,目前已有专职研发人员41人,包括5名博士、16名硕士,涵盖结构、岩土、材料、机械、自动控制等多专业领域,为开展更广范围的研发奠定了人力基础。“超高层全逆作法”“预筑落成法”“单塔多笼循环运行电梯”“塔吊廻转平台”“磁力缓降安全逃生装置”等引领行业的新课题陆续铺开,有的已经在工程实践中成功应用,有的已取得阶段性成果、将在今年投入工程实践。

智助转型发展

“成为卓越的建造企业,必须持续改善房建“一业独强”的专业格局。”在局2016年“三会”上,局董事长、党委书记陈华元要求,“要尽快突破基础设施高等级资质瓶颈,强化市政路桥、跨湖桥梁、机场、站房等传统市场开拓,重点突破地铁、跨长江特大桥、铁路、公路、地下管廊、水利等高端业务领域”。

近年来,我局先后参与多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,业务规模已突破450亿元。“在这些项目的实践中,我们也取得了不少技术成果,但总的来说还是处在‘跟跑’的位置”,局副总工程师、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王辉说,“我们的目标是到‘十三五’末,形成支撑企业转型发展的核心创新技术”。

2016年初,局技术中心进行了实体化运作以来最大的一次机构调整:增设道路与桥梁工程研究所、交通隧道工程研究所,将地基所升级为地下空间技术研究所,所有人员,1/3进行房建研发、1/3专注基础设施、1/3两边兼顾。

与机构调整对应,研发方向和资源也向基础设施领域大幅倾斜。今年确定的8个重点课题中,单纯应用于基础设施的有2个,房建和基础设施可共同应用的占3个,突破了原来房建类课题“一统天下”的局面。

其中,致力于提升跨江大桥技术竞争力的“跨江特大桥桥塔施工技术装备集成研究”,配合局巴基斯坦KLM项目的“基于BIM+物联网的施工装备动态智能管理系统研发”,以及依托武汉地铁21号线项目的“城市地铁盾构设计与施工技术优化研究”, 均由技术中心领导担纲挂帅。学结构出身的技术中心副主任王开强博士坚定地说,“转战新领域挑战巨大,但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发挥‘后发’优势,打造出独门‘武器’”。

科技创新不是无中生有,首先来源于技术积累。前几年,局技术中心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基础设施项目的科技研发,但一直非常重视前期准备工作,完成了《大型桥梁关键施工措施及质量控制集成》等自有成果的系统梳理,并多次邀请高校学者、社会专家、局内部专业骨干就桥梁、地铁、隧道等施工技术进行研讨。

目前,围绕新立项的基础设施研发课题,技术中心员工已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,有的到盾构机制造厂家学习,有的去各大基础设施项目蹲点,有的查阅学习各类资料挖开脑洞想点子……

智促管理升级

当前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,进一步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,深挖内部潜力,是建筑企业行稳致远的关键。为此,局技术中心的科技创新工作紧紧围绕“实”字展开,立足企业实际,依托工程实践,力求实实在在的起到提质增效的作用,实现查找短板、开展研发、成果转化、技术服务、不断优化的闭路循环,促进企业管理升级。

在研发选题上,技术中心不跟风、不盲从。在BIM极为火热的今天,当大家都在比拼BIM的“酷”时,他们正承受着BIM的“苦”,针对传统钢筋工程管理粗放、浪费严重的问题,跑到工地上建起了钢筋加工厂,潜心研究基于BIM和物联网的信息技术,探索实现钢筋深化设计、数控加工、高效配送的工业化生产模式,希望解决传统钢筋工程浪费严重、效率不高的“老大难”问题。

在技术服务上,技术中心当先锋、当保姆。为北京“中囯尊”、武汉绿地中心、天津117大厦、武汉中心、深圳华润总部大楼、苏州中南中心、重庆来福士广场等一批局重大工程项目,从投标、施工到成果总结申报,提供全过程技术支持。其中,顶模平台已在近20个超高层项目中成功应用,南京青奥中心创造了全球首例300米超高层建筑“全逆作法”施工新纪录,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、品牌和社会效益。

“为更好地发挥技术中心在局战略支撑、管理升级中起到的积极作用,进一步增强企业技术竞争优势,今年局‘三会’提出‘要在条件成熟时组建局技术研究总院,探索成立技术开发公司’,将技术服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,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相关调研。”局技术中心副主任孙金桥介绍。

基于此,技术中心除了着眼于“顶天立地”的高端房建、基础设施重大课题研发,还紧紧围绕“促进管理升级、实现提质增效”的目标,在“铺天盖地”地开展更多在高端、常规项目都能大范围推广应用的科技创新,比如“可周转系列混凝土预埋件”“免清理模板”“混凝土泵压检测预警与堵管防控技术”“城市高架桥低占道施工技术”等。

从高端房建的“弄潮儿”到“排头兵”,从基础设施的“跟跑者”到“领跑者”,从行业竞争的“价格战”到“管理战”,在打造卓越建造企业的争先征程上,三局正勇毅前行。而局技术中心,正以他们的无穷智慧和科技创新,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的“第一动力”。



湖北省建筑业协会
关于我们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新闻公告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协会工作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行业发展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联系我们
地址: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南路12号建设大厦A座8楼  
邮政编码:430071   电话:027-873622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