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年历
您当前的位置 : 临海新闻网 >> 人文 >> 文学
字号:    [打印]

《花木丛中》听鹃啼

——周瘦鹃草木诗词浅说

作者:杨 凯  来源:临海新闻网  时间:2024年01月05日

  今日看来,《花木丛中》已是一本比较“老”的书,由金陵书画社出版于1981年,作者周瘦鹃,写的是如何赏花、栽花。但跨越时空回望,这本在周瘦鹃身后十多年、以其遗作(如《花前琐记》《花花草草》《花前续记》《花前新记》《行云集》《花弄影集》等小品随笔集)选编的集子,率先于纪念,肯定了周瘦鹃园艺散文的历史地位,故仍然有着独特的价值。

  “花木丛中”这四个字,本身就是一种缅怀,有寄托:愿春如旧、人常在。

  若以职业、年龄、性别分读者,是书不仅有文学性,大概还等同于园艺教材或科普读本。一种植物,有什么身份信息、怎么才能养护好、古今的爱好者都有过哪些描绘与轶事——皆在作者笔下娓娓道来。

  尤其是第三点。在瘦鹃先生所处的时代,知识的积累真正要靠读书,就以记诗词一事看,我们有百度搜索这样超便捷的查阅手段,“集句”的玩法早就趋于轻松便捷,而反观先生文中那样多的旁征博引、对古早诗人之名篇佳句的如数家珍,他非但不会落下“掉书袋”之嫌,还更可以赢得我们的崇高敬意!感谢他的才思慧眼,让我们对许多陌生的花木都储备下确切的、精良的、罕见的、诗意的赞美!另外,更重要的,瘦鹃先生本人在散文撰写之余,也擅作一些格律诗词(这个本事,晚近的名作家大多亦能为之),所以我说,花木丛中,动人的还要数声声鹃啼——周瘦鹃原创诗的吟咏。

  当然,也只有对特别钟爱的花木,先生才会“宠之以诗”,最要先说的,必定是紫罗兰:

  我与之紫罗兰,不用讳言,自有一段影事,刻骨倾心,达四十余年之久,还是忘不了;因为伊人的西名是紫罗兰,我就把紫罗兰作为伊人的象征……我的苏州园居定名为“紫兰小筑”,我的书室定名为“紫罗兰盦”。

  ——《花木丛中·一生低首紫罗兰》

  老友秦伯未送了他一句“一生低首紫罗兰”,先生竟连连加了三句注脚:我爱此花最孤洁;我爱此花香静远;我爱此花能耐冷。又有《花非花》词云:花非花,雾非雾。去莫留,留难住。当年沉醉紫兰官,此日低徊杨柳渡。细细读来,那“四十年来牢嵌在心头眼底的那个亭亭倩影,仿佛从花丛中冉冉地涌现出来”,不唯独曾给诗人带去无穷的安慰,也给我们铺垫下无尽的美好想象。

  如果说对紫罗兰是“爱屋及乌”,那么先生赞赏梅花,该是很纯粹的喜好,“先天下而春,就是梅花的可爱与可贵处。”四君子里头,梅居首位,我并未做过统计,但想必文学作品中梅花所受到的关注度,一定也是在顶流的。不过瘦鹃先生咏梅花,颇有些不同:

  不事公卿不辱身,翛然物外葆天真。长年甘作花奴隶,先为梅花忙一春。

  养花辛苦有谁知,雨雨风风要护持。但愿来春春意足,瑶花重见缀琼枝。

  ——《梅花翻盆》其一、其四

  种梅成瘾如奴、爱梅成痴欲狂。对此境界,谁又能免除艳羡?这还不算完,蓄梅满屋,诗人自己都心醉了:

  冷艳幽香入梦闲,红苞绿萼簇回环。此间亦有巢居阁,不羡逋仙一角山。

  屋小屏深膝可容,隔帘花影一重重。日长无事偏多梦,梦到罗浮四百峰。

  ——《梅屋诗》其一、其二

  ——直至耽溺在“梦回夜半忽闻香,冉冉袭罗袂。晓起检看衣带,又一花黏袖。”这般真实而梦幻的天地里。

  再看,先生写紫藤:好是春宵邀月到,花光一片紫云堆;写桂花:铁骨金英枝碧玉,天香云外自飘来;写水仙:翠带玉盘盛古盎,凌波仙子自娟妍;写杜鹃花:花到三春红绰约,明珰翠羽入帘来;写凌霄花:一夜新枝香焙暖,旋薰金缕绿罗衣;写莲花:遥看瓣瓣胭脂色,疑是西施脸上霞;写芭蕉:只因贪听芭蕉雨,误我虚堂半夕眠。写蜡梅:总有冬心椽样笔,能描花骨不描香……

  种种婉转的口吻、清丽的词句,在岁月深处尽显生命和心灵的温度。相信以这些文字作为篇章的点缀,除了当时自我内心的满足,先生并不是为了博什么身后之名,或是怀揣一点私心,要给后来的同道人留下些十分有趣的念想,这个做法,和三四百年前、同样是苏州籍的著名文士文震亨所行的颇为接近,文氏著录的《长物志》,也告诉我们许多在闲处光阴时好做的风雅事。不知风雅的人,倒也未必就不快乐,但如果连“闲处光阴”的滋味都体会不到,那日子过得就实在是没什么意思了。

  瘦鹃先生原是“鸳鸯蝴蝶派”的代表人物,但说来惭愧,我从未品读过他的这类文章,或许时过境迁,今天的我们大概也已不能够很好深入当年的缱绻与愁肠了。那从这个层面来讲,以草木诗词串联的、先生的园艺散文,其生命力则历久弥新,读之、感之,我们也仿佛正在走过他所亲历的一轮又一轮春夏秋冬,产生和他生活在同个时代里的错觉,如晤“风流文采一周郎”。

  惜哉,光阴毕竟无情,先生会老,先生所植花木会枯败,连先生起居过的紫兰小筑、爱莲堂也会在历史的风吹雨打中颓然,所幸,先生的“养鱼种竹之庐”一向生趣活泼、诗情画意,往往留客住,此等造园莳养的功夫化入笔尖,自然也能致“近悦远来”之诗境、文境。

  我想,先生一定还有网易体育直播咏叹一花一草、畅叙十分幽情的诗作尚保留着沉寂,这使我不足挂齿的解读还有了一重探索的意义。愿将来,更相逢。


分享到:
 相关新闻:
 
 微信公众号
  临海新闻
  国内新闻
  国际新闻
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·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·保留所有权利 | 网站简介 | 版权声明 | 刊登广告 | 联系方式 | 网站律师
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| 浙新办[2006]31号 |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:330000800006 | 浙ICP备06040867号 | 法律顾问: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
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:电话:0576-89366753 电子邮箱:lhswgb@126.com